滚滚长江之上,润扬大桥巍峨矗立,如同蛟龙,横跨大江南北。作为江苏省南北交通的主动脉,润扬大桥日复一日地承载着繁忙的车流。少有人知的是,在这座宏伟的大桥底下,隐藏着一座特别的纪念馆,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江心绿洲之中,仿佛是一座历史的丰碑,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。这座纪念馆的主角,就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茅以升先生。
“人生之桥,名为奋斗”,这句话是茅以升一生的座右铭。年少时,茅以升忧虑山河破碎,立志振兴中华。青年时,茅以升求学路上披荆斩棘,为国造桥刻苦钻研。学成后,茅以升不顾学校挽留,毅然归国奉献才智。壮年时,茅以升在钱塘江造桥,殚智竭力,在我国桥梁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新中国成立后,茅以升更是致力于工程教育,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工程人才。他的一生,都在为桥梁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。
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、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,2006年,茅以升纪念馆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茅以升公园内建成。公园占地面积约1200亩,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,展厅面积3720平方米,其中茅以升纪念馆展厅面积1010平方米,茅以升桥隧科技馆展厅面积2710平方米。纪念馆馆藏茅以升文物4大类2000余件,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茅以升先生的记忆与故事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茅以升精神,2023年,茅以升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,新馆于2024年5月正式开馆,包含八个主题展区:序厅、茅以升纪念馆、桥隧文化、长大桥、长大隧、桥隧数智中心、桥隧产业和尾厅。
茅以升馆设置了求学追梦、科技报国、教育科普、情系祖国四个篇章,通过一件件老物件、一张张老照片,生动地展现了茅以升奋斗不息的一生。从年少时的立志振兴中华,到青年时期的求学钻研,再到壮年时的造桥实践与工程教育,每一个篇章都让人深深震撼。
茅以升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,更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。在钱塘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,他带着建桥员工顶着炸弹威胁,抢时抢工、加班加点。大桥通车后,为支援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。然而,随着日寇逼近杭州,为了不使大桥落入敌手,茅以升强忍悲愤,炸毁了这座凝聚着他的心血、由他亲手建造的大桥。这一悲壮历史被纪念馆用一组生动照片记述下来,让人深感茅以升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。
除了作为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,茅以升还是卓越的社会活动家。他团结海内外知识分子为中国发展和统一大业作贡献,架设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。纪念馆陈列着他与海内外友人的一封封书信往来,以及他出席国内外各种活动的照片和资料。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记录了茅以升的社交活动,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社会活动家的风采和影响力。
纪念馆除了展示茅以升的生平事迹和桥梁事业外,还特别设置了“桥隧文化”“长大桥”“长大隧”等主题展区。在这里,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桥梁和隧道的结构模型,了解它们的设计原理和施工过程。例如,馆内展示了中国桥梁、江苏桥隧建设中的多项“国内第一”,如中国第一悬索桥主缆、国内第一大锚碇的模型展示,还有多种比例的桥梁结构模型等。纪念馆还利用声光电技术开展科普演示,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体验设备,亲身体验桥梁和隧道的建设过程,感受科技的魅力和桥梁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值得一提的是,纪念馆还设有“桥隧数智中心”和“桥隧产业”展区。这两个展区紧跟时代步伐,将现代科技与桥梁隧道产业紧密结合,展示了桥梁隧道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产业趋势。在这里,观众可以了解到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术在桥梁隧道建设中的应用,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。
自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,纪念馆始终坚持弘扬茅以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奋奋斗的精神,荣获了多个荣誉称号,包括“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” “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”“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” “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”“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以及中国交通报社全国“十佳文博馆”等。这些称号不仅是对纪念馆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茅以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。
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,累计参观约40万人次。纪念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在为人们普及桥梁知识的同时,也通过呈现茅以升不平凡的人生轨迹,宣传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,共同致力于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风雨历程,在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培植爱国主义信念和科技报国情怀。
来源:《华人时刊》
编辑:殷鸣
责编:孙波